高考热点解读:从神农传说,看中华文明起源密码
“古者,民茹草饮水,采树木之实,食蠃蜮之肉,时多疾病毒伤之害。”——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这段看似简单的记载,却是高考中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材料。今天,我们就以高考视角,重新解读神农传说背后的历史真相。
“古者,民茹草饮水,采树木之实,食蠃蜮之肉,时多疾病毒伤之害。”——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这段看似简单的记载,却是高考中考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材料。今天,我们就以高考视角,重新解读神农传说背后的历史真相。
9月22日下午,2025北京文化论坛“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”专业沙龙在内蒙古大厦成功举办。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、自治区文物局局长、研究馆员曹建恩主持。河北省、内蒙古自治区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发布“十四五”期间西辽河流域系
9月22日下午,2025北京文化论坛“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”专业沙龙在内蒙古大厦成功举办。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、自治区文物局局长、研究馆员曹建恩主持。河北省、内蒙古自治区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发布“十四五”期间西辽河流域系
9月22日下午,2025北京文化论坛“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”专业沙龙在内蒙古大厦举办。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、自治区文物局局长、研究馆员曹建恩主持。河北省、内蒙古自治区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发布“十四五”期间西辽河流域系列考
“新古史辨”针对的是20世纪“古史辨”运动。当时,“古史辨”学派以顾颉刚“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”说为核心,以疑古精神推动古史研究范式革新,但该学说及研究历程在后世引发诸多异议,部分观点被认为存在“疏于读书、以西损东”的局限,且过度疑古割裂了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。
当代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主流叙事,往往建立在“中原中心说”和“西来文明论”这两大假设之上。这种观点认定中国文明仅发端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,并深受西亚文明的单向传播影响。然而,大量考古与历史研究表明,这种叙事存在偏颇和局限 。考古学家苏秉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